152毫米炮不仅能够压制8门203毫米炮,以量取胜,而且在夜战、遭遇战、交战初期等情况下,也能够凭借射程优势轻松蹂躏对方。
有的时候,弹药投射能力反而是决定军舰对射胜负的重要因素。
故而在北洋舰队首艘三联装九门203毫米口径重巡洋舰服役后,今后所有的重巡洋舰都将采用三联装炮塔。
也许是这种配置方式,装甲的需要,以及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使得重巡洋舰的排水量吨位降到万吨左右,故而海军部舰备总部更加的青睐152毫米口径的主炮搭载。
而三联装炮塔技术进一步成熟之后,还将应用到战列舰上来。
其实,三联装炮塔目前已经在战列舰上实现,1911年奥匈帝国议会终于通过建造4艘无畏舰的预算,由皇储佛兰茨?斐迪南大公监制。
“联合力量”级战列舰装备12门305毫米口径主炮,采用4座三联装主炮塔,沿舰体中线艏艉对称呈背负式各布置两座,这样的布局主炮拥有良好的水平射角,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舰身长度。因为主炮炮塔弹药提升通道的原因,弹药供给速度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主炮配置的优势。该级舰在较短小的舰体上安装4座三联装主炮塔导致其重心升高。
这种状况在李安生这边自然是不会出现,所有设计都是经过胖叮当模拟的,达到了最佳的设计方案,先天的避免了任何的缺陷,只是受限制于这个时代的总体水平而已。
此后俄罗斯和意大利都造出了自己的三联炮塔无畏舰。三联装炮优点是在坚持火力密集度的同时减少了炮塔数,在舰体强度允许的情况下,三联装炮塔无疑可以有更密集的火力,比如,一艘同是装305毫米主炮的战列舰,安装四座双联装炮塔,主炮有八门,而且火力比较分散,而装三座三联装炮塔,不仅炮塔数减少了,而且主炮数增加到九门,火力也更加集中。
后世的主流战列舰如美国的“依阿华”,前二后一三座三联装共九门406毫米(16英寸)主炮被证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