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人,可不等于后世李安生他们熟知的中产阶级。
“食利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阶级,它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
对于“食利阶层”的产生和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二帝和尧、舜、禹,他们以“家天下”为宗旨,与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产,过着理想的“大同社会”的生活。
可是,禹的儿子启变“家天下”为“天下为家”,边“禅让制”为“世袭制”,并且蹲上帝王的宝座,开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大食利者。后来又有商周时期的公、侯、伯、子、男,春秋时期的“说客”、“门客”、“食客”,都孕育着“食利阶层”。其中,“食客”的出现标志着“食利阶层”的产生和萌芽。
始皇帝一统天下后,创立了一系列整套完备的封建官僚制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第一位皇帝和地主阶级的最高代表。后又有汉高祖刘邦大“封同姓王”、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食利阶层”又前进了一步。建立在豪强地主基础上的东汉政权又使其进一步发展,并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和“庶族”奠定了基础。这是“食利阶层”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食利阶层”的典型发展时期。它不仅有三国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士庶之别”,尤其是后者,他们都是“食利阶层”的典型。
所谓“士族”,有称“世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典型的“食利阶层”,也是最腐朽的社会阶层,社会的寄生虫。他们在经济政治上享有种种特权,为所欲为,专横跋扈,欺凌百姓,无恶不作。他们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食利阶层”就像毒瘤一样根植于中国人类社会。
从隋唐之后,这个食利阶层才逐渐的开始出现改观,隋炀帝开创科举制;武则天在其基础上增开武举、创殿试、设“南选”,将士族纳入统治阶级内部,扩大了地主阶级队伍,巩固了当朝统治;后经过唐末农民起义给士族以毁灭性的打击,以至使它名存实亡;宋元明清时期进行了或多或少的修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