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后世是个众所周知的中产阶级国家,举世公认。
而美国真正走向中产阶级发展的,吹响这个号角的,还是《宅地法》。
李安生是农科专业毕业,又多年接触农业与农村发展,自然是深有体会。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
,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
可以说,自由土地是北美建立新中产阶级社会的首要条件。在欧洲,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获得一点土地或一个农庄,而中国的农民更加的悲惨,他们成为富农都是奢望,但东北不一样,东北有大量的土地需要开发,拿下外东北与西伯利亚之后,这种情况更加的明显。
美国农业社会的独特之处在于,市场的存在先于农场,欧洲的农场先于市场而存在,这样就使农民依照传统死死守住土地,无法变成美国式的农民企业家,而美国农场主的生产不仅自给自足,而且还进入市场。19世纪美国国内工业的兴起为农业提供了市场,促使美国农业进一步商品化,另外,美国的农产品还进入了欧洲市场。市场经济促使农业使用机器,并尽可能开拓更多的土地。这使得美国农夫没有任何的历史负担和传统的桎梏。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绝对的个人主义的。由于他们没有欧洲式的封建羁绊,他们是最热心推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社会群体。
美国农业社会的民主传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也得以形成,而美国的农业社会也诞生了大量的中产阶级。
东北走的正是这条道路,但又有所不同。
李安生处心积虑的打一场中俄战争,正是为了促进东北的工业发展,不仅是重工业,还有轻工业,这种直接的迅猛的刺激,使得大量的粮食转向了加工行业,大量的人口转向工业,从而产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