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是张仪捉弄他了。”
“张仪为何捉弄他呢?”
“自进谷之后,他俩就跟冤家似的。先生,这事儿重要吗?”
“蝉儿,”鬼谷子郑重说道,“他们四人不可能一直守在山中修道。出山之后,他们若做寻常百姓,倒也无关紧要;若是出将入相,事儿可就大了。他们在谷中的任何言行,都不可等闲视之啊!”
“蝉儿明白了。”玉蝉儿点头,“听闻魏相白圭巡视鸿沟大堤,见蚁穴必封之,先生这也是在封蚁穴呢!”
“是哩,”鬼谷子肯定她道,“今日差之毫厘,明日失之千里!有些事,看小不小。另有些事,看大不大。”
“先生,如何方知它们是大是小呢?”
“观其理。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其伪。伪即隐其真心。人心叵测,指的就是此伪。然而,无论如何施伪,人总是会露出端倪的。”
“怎么才能断出真伪?又如何看出这些端倪?”
“一是观其眼睛,二是察其言行。眼为心之窗,言为心之声,行为心之动。”
“即使观出其理,又如何评判其是害是利,是大是小呢?”
“察其是否顺应道之理!”
“何为道之理?”
“道之理即和谐,即顺应,即万物共生,即争与不争。万事万物,顺道者昌,逆道者亡!”
玉蝉儿眼睛扑闪几下,现出灵光:“先生是要蝉儿弄明白庞涓生气的原因,从中悟出道之理吗?”
“呵呵呵,不止是悟出道之理,还要导引他们去顺应道之理!”
“依先生看来,庞涓为何生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2页 / 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