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力,苦无英才啊!”
“英才是时势造出来的。天下大势走到这儿,自有英才应运而出。依草民之见,君上缺的不是英才,而是识别英才的慧眼!”
“前辈之言,如开茅塞。”嬴驷拱手,“前辈在上,驷有一请!”
寒泉子拱手:“君上不必客气,有话请讲!”
“前辈慧眼千里,驷不胜叹服。嬴驷不才,欲拜先生为国师,早晚聆听先生教诲,敬请先生允准!”
“草民谢君上器重。只是,草民久居山林,早已不习驱驰,还望君上见谅!”
“这??”
“君上勿忧。草民有徒二人,一个姓竹,一个姓贾,皆在山中修行多年,可以识人。君上如若需要,草民就使二人下山,为君上识才。”
惠文公大喜,起身长揖:“驷谢先生相助!”
寒泉子起身,回揖:“草民顺天应命而已,君上不必言谢!”
寒泉之行令惠文公眼界大开。寒泉子所言,也与先君梦中所示契合。
从寒泉归来,惠文公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走进复兴殿密室,抱出那只他从枯井里用一条人命换回来的石匣子。
说实在的,从内心深处讲,惠文公不止一次怀疑过这只石匣子的真伪,认为是先君使人事先埋起来的。今日看来,这种怀疑不仅可笑,且也是对上天的不敬。
惠文公将石匣子恭敬地摆好,燃过香烛,拜过石匣,面匣而坐,陷入深思。
惠文公的耳边再次响起先君孝公的声音:“天下列国,能够取代周室的非我大秦莫属。此非我愿,实为天意!”
孝公的声音刚刚淡去,寒泉子的声音又强起来:“楚人口众多,地大物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6页 / 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