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明白,因而急于建功立业,一是报效秦公的知遇之恩,二是借此压服众臣。公孙衍跟从白圭多年,熟知我国,方献此策。秦公年轻气盛,虽无孝公之才,却也想树孝公之功,就与公孙衍一拍即合。”
“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臣以为,我西有河水天险,东有函谷雄关,以秦人眼下之力,奈何我不得。我王尽可置若罔闻,听凭秦人咆哮。待我王东迁大梁,腾出手来,再与秦公理论不迟。”
魏惠王将头转向惠施:“适才陈爱卿所言,惠爱卿意下如何?”
惠施接道:“回禀陛下,上卿所言失之偏颇。”
这是惠施首次在公开场合否决陈轸。
陈轸拉长脸,盯住惠施。
“何处失之偏颇?”
“此番秦公谋我,不可等闲视之。据臣所知,秦公已经派出使臣,结好赵、韩两国,共谋伐我。我虽有河水之险,崤、函之固,然而,假使秦、赵、韩三国同时兴兵,以眼下我之国力,难以应对。”
惠王震惊道:“秦人结好赵、韩?”
“是的,”惠施点头道,“赵、韩两国已与秦人签过盟约。”
“惠爱卿,”惠王半是责怪道,“你既已知晓此事,早该禀报寡人才是。”
“臣知罪。臣也是刚刚得知,本欲在上朝时奏报,不想却提前被王上召到太庙了。”
惠王吧咂几下嘴唇,不好再说什么,遂环视众臣:“诸位爱卿,你们说说,秦人谋我,意欲何为?”
朱威拿起檄文,缓缓说道:“回禀我王,从檄文上看,秦公这是逼迫我王放弃尊号,重新对周俯首称臣。”
惠施亦道:“三国谋我,皆曰讨逆。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