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策不敢,郝有一言,大王姑且听之。”冯郝拱手还礼,“惠子为宋人,听闻宋王对他颇为器重,曾诏告国人以惠子为贤,此事天下传为美谈。惠施与张仪不睦,今也传遍天下。今为大王计,郝以为,大王可使人直接护送惠子入宋,亲写书信向宋王举荐惠子。若此,大王可取一箭三雕之效:一可施恩于张仪,张仪得知大王是为他而不纳惠子,必感王之恩;二可施德于惠子,因惠子已穷途末路,大王荐之于宋,给其生路,惠子必感王之德;三可施惠于宋王,因宋国近无大才,宋王若得惠子,国必得治,必念王之惠。”
“善哉,先生妙言!”怀王叹服,传旨摆酒,与冯郝宴饮至夜深。
怀王谕旨经昭阳之口传至惠施。
惠施黯然神伤,一刻也不愿多待,当夜收拾行囊,甚至没向昭阳辞行,于翌日鸡鸣时分悄然出郢。
待陈轸从邢才口中得知实情,已是半个时辰之后。
陈轸大急,乘驷马之车紧追。足足追有三十余里,陈轸终于望到惠施一行。
“先生留步!”陈轸追上,扬手大叫。
惠施喝叫停车,但屁股没动,只在车上抱拳:“上卿是来送行的吗?”
陈轸下车,几步跨到惠施车前,抱拳:“在下非来送行,是来挽留先生。”
“是上卿自己挽留,还是上卿代人挽留?”
“是在下挽留,”陈轸应道,“在下问过令尹,说是大王听信冯郝之言,特旨遣送先生。如果不出在下所料,冯郝使楚,必是张仪委派。先生,非在下一定挽留,是在下觉得,以先生之才,为何要处处受制于那个奸诈小人呢?只要先生愿意,在下可使昭阳出面,向大王言明利害,相信大王必听昭阳,委先生以重任。有先生在楚,有你我合力,可斗张仪。”
“呵呵呵呵,”惠施轻笑数声,“上卿想多了。是在下自行去楚,与张仪无关。”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