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圣帝说道:“寺下置贡生司、考试司、国学司,今后国子诸院选士、教学,科举报名改卷排名发榜,都由教育卿负责,这是我的初步方案。你们下去给出周密设计,并提名人选。”
唐代科举的丑陋纠其原因,没主管部门,也无主管大臣。临到考试,随便指派几个人去“知贡举”就完事,谁考得上,谁考不上,几个老登一笔勾,太儿戏。
现在这么做,从制度上抬高了教育事务的地位,给予政治和话语上的权力,单独自成体系。侍郎不敢和尚书、宰相斗嘴,九卿还是敢的。
部分大臣脸色不是很好,欲言又止,但圣帝显然也没打算和他们商量。
“这件事谁来负责?”圣帝问道。
“太常卿苏荣刚正不阿,学问深重,可也。”郑延昌举荐道。
“苏公太老了。”
“卫尉卿萧宽如何?”
“萧宽………”圣帝对他印象不是很深,九卿除了李群、苏荣都接触得少。
“吴公度擅长职官,典籍娴熟,可让他设计教育寺。”郑延昌又说道:“司隶校尉韩仪和苏荣、孔纬一类性子,可去职,为第一任教育卿。”
“谁来补御史中丞的空?”圣帝扫了一圈。
“给事中牛徽。”王抟拱手道:“其在中书门下行事已久,臣观察在眼里,足以胜任。”
“妥当。”圣帝点点头,补充道:“余者,典狱使对刑部、大理寺负责。”
这会的刑部就是个寄吧。中高级官员,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