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
“一是父子不同王,不同名。”王抟解释道:“譬若圣帝潜邸的寿王,可以给子么?可。但为何不能?名也。暗示意味太重。朝野有的是蠢货与钻营者,一见如此,必生异心。”
“二是名不轻授。何也?子凭母贵,母凭子贵。封号要与母出身贴切。”
王抟侃侃而谈:“我朝行封,大约五类。一是大国,如鲁、卫、郑、楚、齐、晋、吴、宋,这些要么是邦周姬姓诸侯的高爵,要么是圣王宾客,功臣,是最尊贵的一类。”
“其次是小邦,如徐、萧、随、邓、蔡、曾、梁。”
梁王看了看王抟。小邦,这意思,封他时觉得阿母不怎样?唔,阿母当初虽然位在枢密,备受宠爱,身份只是个女御,蓬莱殿的起居宫官。若无圣帝,大概在掖庭无名而终了………
“我朝皇室人丁兴旺,光古国名不够封,就有了州名。譬若德王,以德州为名,延王李戒丕,以延州为名。”
“然后便是韩、赵、魏、代、夏、陈、燕一类。这些要么多出篡臣,要么多出混世魔王,与人不祥。朝廷不怎么封。”
“最后就是秦王。”王抟总结陈词:“也能封,只是和尚书令一样,太宗下克上的名头便是这个,寓意不好…………”王抟吞吞吐吐:“故列圣忌讳,不敢乱封。”
“哦?”圣帝笑:“不是为避讳?”
“不然。”郑延昌慢悠悠道:“灵帝以遂王登基,遂王在封。高宗以晋王登基,哀帝之子普也封了晋王。不过影响确实有。秦王号,除非作为立太子的风声封给某王,否则也是隐喻大的问题。”
“至于尚书令,避讳是其次,主要是权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