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伐的铁流,在短暂的蛰伏后,再次涌动,却已非昔日的模样。
>
>中军大营已迁至收复的亳州城。残破的州衙大堂,被改造成了临时的“元首行辕”与“北伐统帅部”。巨大的沙盘取代了粗糙的地图,占据了大堂中央。沙盘上山川河流、城池关隘,皆用黏土、木片精细堆砌,插满了代表敌我态势的各色小旗。
>
>代表宋军主力的赤红旗帜,如同三支巨大的箭头,在沙盘上向北延伸。
>
>东线箭头最为粗壮锐利,直指昔日的东京汴梁!旗旁插着一个小木牌,上书:“东路军,都统制刘光世,兵十五万。战报:连克拱州、南京(应天府)、兴仁府,兵锋已抵汴梁城下,金军守将弃城北遁。汴梁…光复!”
>
>汴梁光复!
>
>这四个字,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让整个统帅部大堂的空气都灼热了几分!侍立的文吏和参谋们,脸上难掩激动与潮红。那座象征着国耻的城池,终于回到了手中!虽然只是一座被反复蹂躏过的空城废墟,但其象征意义,足以撼动天下人心!
>
>沙盘旁,一张巨大的黑漆木板上,用白垩书写着最新的战报与数据。
>
>张宪按刀立于板前,刀疤脸上依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