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只是不很多。
\n
要知道齐鲁可是个多灾多难的省份,就不说万历后期这儿的天灾人祸不断了。只说崇祯四年的吴桥兵变,前后两年光景,登莱局势彻底糜烂,山东腹地也惨遭蹂躏。损失之大,就已无法计数。
\n
反正至此登莱荒芜,东江动摇,海上牵制不再被提起,海上战略进攻更是无人问津。这恐怕是比后金得到大炮更危险的事情。
\n
而稍后两年,民生刚见起色,一场记载史册的‘崇祯大旱’又降临北方。其他省份不提,只说齐鲁。先是十多个州县夏旱无麦,颗粒无收;后是五十多州县井泉大竭,黄风时作,飞沙遍天。
\n
整个齐鲁,流民载道,易子而食,土地荒芜,村落为墟。也就是到了今年老天爷开了眼,旱情大减,局势才见转好。且中间还有崇祯十一年的多尔衮叩入关中,再是半个齐鲁遭难。济南都被打破了。
\n
今春齐鲁旱情见转,大批本省的难民已纷纷转回故土。故而,此时此刻能被登莱官府送到芝罘岛的多是外省之流民难民。
\n
陈华曾经要求,让郑森在着手流民难民运迁的同时,也要深入了解一番他们的经历。然后写一份难民流民的赈抚条例来。
\n
郑森听的越多,看的越多,懂得自然也多,体会也自然更甚。而对于眼前的大明朝也就越发绝望!
\n
“天灾人祸,内忧外患,这是老天要绝了大明社稷啊。”
\n
郑森倒没有大彻大悟,斩断所有的过往心事,一心一意的跟着老爸搞造反。却至少在心理上认可了陈华的算盘,认可了陈华的思路。
\n
当然,他也不是没自己的坚持。就有点像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选择的权利。”
\n
“运粮饷去宁远?”郑森惊讶的对郑芝鹏道。
\n
“嗯。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