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会背离蜀国来投东吴,正如我不会离开东吴,去投奔蜀国一样。
诸葛瑾的这番话说得十分得体,不仅表明诸葛亮的一片忠心,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孙权大加赞许,多年之后孙权对此事记忆犹新。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报杀弟之仇,亲自率领讨伐东吴的大军来到白帝城,先头部队已抵临川。
东吴朝野十分震惊。在这严峻的时刻,诸葛瑾受命到蜀营去进行外交斡旋。
他出发以后,大臣们议论纷纷,说东道西。
元老张昭说,事情闹到这种地步,诸葛瑾知道没法做和解工作,朝廷硬是要派他去,他不便拒绝,借此肯定就去投靠蜀国了。
兄弟加同事,其乐无穷哦。可是孙权不以为然地说,自己和诸葛瑾有生死之交,我不负他,他肯定也不会负我的,任何人都离间不了。
没过多久,诸葛瑾回来了,弄得张昭羞惭而去。
这件事充分表明了诸葛瑾深明大义,公私分明的精神。
“同年冬十月,陆逊上奏劝谏孙权轻徭薄赋并减宽刑罚,于是孙权命令相关部门官员制定法规条文,”
“并派遣郎中褚逢交给陆逊和诸葛瑾,同时表示如果诸葛瑾二人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可以随意更改。”
“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诸葛瑾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吴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