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熙封为新昌亭侯,为曹真家族留存后嗣。”
“此次政变及其导致的曹氏集团遭灭族的后果在曹魏政权实权更迭的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
“司马懿因这次政变,剪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
“自此,曹氏宗室已基本上退出政治中心,司马氏掌控了曹魏朝政。”
苏轼:在刻板印象中,曹爽一直是一个毫无能力和智商的宗室子弟的形象。
然而,历史上的曹爽却并非如此的“脸谱化”。
在和司马懿同朝为托孤大臣以后,年轻的曹爽随即就开始了他一步步的行动。
他在一方面对司马懿摆出一副尊重谦卑的面孔同时,却在不动声色的剪除司马懿的势力和权柄。
他说服皇帝曹芳尊司马懿为太傅,让其位列“三公”的同时却失去了实权。
对于司马懿的“小圈子成员”,曹爽也没有放过,比如执掌禁军大权的司马懿亲信蒋济,
就在曹爽的运作下将其供上了太尉的高位,和司马懿“平级”同为三公,却夺走了其禁军的指挥权。
如此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司马懿一方可谓是有苦难言。
另一方面,曹爽也在加紧扶植培养自己的势力。
首先是大力提拔重用曹魏宗室子弟,比如曺羲被任命为中领军,曺训为武卫将军、曺彦为散骑常侍等等,彻底掌握了朝廷禁军的力量。
其次,是一些所谓的名士,如何晏之流,也被曹爽委任以尚书的要职,可谓在文官武将方面都扶植了一批自己人,从而排挤了司马懿的势力。
而司马懿面对咄咄逼人的曹爽一度选择了深居简出,韬光养晦,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