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兵,建议加强边境防护。”
“当时曹丕已经集结军队出征,孙权的儿子迟迟没来,曹军抵达长江后撤回。”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王朗被晋封为兰陵侯,增加食邑五百户,加上之前的一共有一千二百户。”
“他奉命拜祭文昭皇后陵,沿途见到百姓生活困难。”
“当时朝廷在营修宫室,王朗上疏劝谏曹叡节俭,减轻百姓负担,并引经据典来论证,让百姓耕种农桑。”
“百姓丰实兵力强大,国家就会越强大。后王朗被转为司徒。”
“当时皇室内经常有皇子病逝,后宫中去医馆的人却很少,王朗见状便上疏劝谏,不要给皇子穿着太厚,细心呵护可使寿命悠久。”
“曹叡回复,夸赞王朗是忠贞良臣。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曰成侯。”
“其子王肃袭爵。正始四年(243年)七月,王朗与太尉华歆等人因功被供奉在曹操庙庭。”
苏轼:后来,在服丧的几年时间结束以后,王朗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了“茂才”,再次进入仕途。
这时候年纪尚轻的他,虽然还没有担任过什么较高的官职,但也在徐州地界逐渐有了一些名望。
我们知道,陶谦并非是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的那个老好人,他的政治眼光和看人眼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王朗能得到他的提点,并有幸在他门下效力,也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和本事,是不容小觑的。
于是,在后来董卓乱政,废立皇帝,惹得关东诸侯联军勤王的时候,王朗也向陶谦谏言,尽量不要直接参与其争端,而是巧妙地玩起了两面派。
一方面象征性地派出人马支援袁绍的盟军,另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