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初二年(238年),曹叡命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征讨辽东,公孙渊听说魏军来袭,又对孙权称臣,求兵救援。”
“孙权知道此战他得不到什么好处,且深入救援是他力所不及的,只是在表面上进行援助则无济于事。”
“就算孙权的子侄在危急时刻,他都犹然不动,更何况是往日给过他耻辱的异域之人了!”
“现在他往外声张此事,乃其诡计。杳渚之间,距离公孙渊还远,”
苏轼:若前方大军相持,不能迅速解决,以孙权程度不深的谋略,或许会以轻兵掩袭也说不定。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驾崩,齐王曹芳即位,蒋济转为领军将军,进封昌陵亭侯。
太尉司马懿晋升太傅后,蒋济又升迁为太尉。
当时,曹爽专权,曹爽党羽丁谧、邓飏等人经常轻易更改法度,蒋济上疏:
今吴、蜀未灭,将士征战在外已数十年,男女皆怨,百姓贫苦。
国家的法度,唯有济世之才编改纲法流于后世,岂是平庸之辈可改之?
最终不仅无益于治理国家,还损害百姓。希望文臣武将各尽其职,那样国家才可以太平祥瑞。
但曹爽集团专行乱政如故,蒋济于是与韬光养晦的司马懿等暗中谋划准备推翻曹爽。
正始十年(249年),太傅司马懿乘曹爽兄弟与曹芳到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发动高平陵政变,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