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也不会与其合作。
兴平二年(195年)冬天,董卓部下的李傕和郭汜在弘农郡的曹阳涧一带追杀天子以及部下官员,当时保护献帝的杨奉被叛军打败,献帝独自逃亡至黄河以北。
袁术自觉时机已到,就与部下相商,认为国内各路诸侯鼎力纷争,刘氏皇朝衰微,而汝南袁氏门生遍地,声望地位都很高,正应该上应苍天,下顺民心,自立称帝。
但“众莫敢对”,其部下心中不同意,但却不敢说出口。只有主簿阎象劝解袁术,认为袁术不该自立称帝
袁术心有不满,于是派人带好礼物前去请张良之后张范前来商议,但张范借生病推脱不来,派弟弟张承前来应对。
袁术觉得自己土地广阔、人口众多,于是问张承关于称帝的想法。张承认为自立为帝取决于德行与人心,而不在于人多。
僭越犯上、违时背势自称为帝,不会有人支持。袁术听后很不高兴。后来曹操征讨冀州,袁术和张承说,曹操想用几千将士来抵抗我方十万大军,实在是不自量力。
但张承却认为汉朝虽然衰微,但天命未改。如今曹操手中有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即使与百万士兵交战也能取胜。袁术对其更加不满。
上述种种事件使得袁术深知想要代汉自立实属不易。于是袁术开始搜寻能够顺理成章公开称帝的理由。
于是在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自称“仲氏”,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设置公卿百官,祭祀天地。
在袁术称帝后,生活上更加奢侈,后宫妻妾上百人,都穿绫罗绸缎,美食美酒应有尽有。
袁术称帝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