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很不安宁,于是他想要联合吴蜀以图谋中原。
蜀汉丞相诸葛亮厌恶孟达反复无常,但又担心其成为蜀汉政权的隐患,他得知孟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矛盾,
于是诸葛亮暗中派人送信招诱,遂施“借刀杀人”之计,让部下郭模诈降魏国,故意将孟达里通蜀国之事密报申仪,孟达得知其谋已泄遂决意起兵。
曹叡一面写信稳住孟达,一面命骠骑将军司马懿火速进讨。
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初,正当孟达因得明帝来信犹豫不决时,司马懿日夜兼程历时八日从宛县率部进至上庸。
吴蜀两国各自派遣军队向西城安桥、木阑塞救援孟达,司马懿分别派遣诸将抵抗。
上庸郡三面临水,孟达又在城外设置木栅御敌。司马懿渡水之后攻破栅栏,直逼城下分八路仰攻,激战十六日后司马懿引诱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门出降。
孟达于城陷后被杀,首级被送往京师洛阳,被焚于十字街头,其尸体被其部下葬于旬阳县城以北的山坡上。
孟达有子孟兴,曾担任议督军,魏咸熙元年被迁徙回右扶风。
建安二十四年,孟达率部攻占上庸,接连取得战功,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曹魏。
数年后,与诸葛亮暗通消息,再次背叛,最终被司马懿击杀。
这位能力出众、看问题极为通透的将领,为何反复无常?他多次背叛的背后,究竟是谋略,还是无奈?
孟达,扶风平陵人,年轻时,与法正一同投奔益州牧刘璋,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