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刘璋于是派遣使者拜见刘备,刘备又派从事简雍入城劝说刘璋。刘璋素来敬重简雍,于是打开城门,献城投降。
刘备既得益州,将刘璋安置到南郡的公安县,把家产及振威将军的印章和绶带都还给刘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袭杀关羽,占领荆州,任命刘璋为益州牧,驻扎在秭归县(今湖北宜昌)。
不久,刘璋病逝。刘璋死后,南中地区的豪强雍闿占据益州郡反叛刘备,投降孙吴。孙权又委任刘璋的儿子刘阐为益州刺史,驻守在交州与益州的交界处。
后来刘阐投奔孙吴,官至御史中丞。刘璋的另一个儿子刘循则被刘备留在成都,担任奉车中郎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皇室宗亲刘璋坐拥益州天府之土,却不像曹操、袁绍、孙策等人逐鹿中原,建功立业,更不像后来占据益州的刘备、诸葛亮那样四处征伐,图谋兴复汉室,一统天下。
刘璋胸无大志,在当时可谓天下皆知,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对刘璋的评价是“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劝刘备早日下手。
刘璋与刘备这样的世之枭雄相比或许暗弱,但说他不知存恤百姓,则是诸葛亮的污蔑。
实际上,刘备能够鸠占鹊巢,抢夺益州,既得益于刘璋暗弱,也与刘璋心系百姓有很大关系。
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他心系百姓,他才被诸葛亮、刘备这样的人视为“暗弱”。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璋得知曹操将讨伐汉中张鲁,担心祸及益州,恐惧异常,遂不顾众人劝阻邀请刘备入蜀,助他保卫益州北境。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