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之发展成一种普遍实施的通供赋税;
有了这些经济基础后,张鲁又命各级祭酒兴建义舍,并在义舍之中提供免费的米、肉,供行路之人量腹取食,并据教义警示,若取得过多过贪,将被鬼道惩罚而患病。
市场物品的价格也是如此,都很公道;此外,张鲁还依据《周礼·月令》,实行春夏禁杀以及禁酒的政策,以振兴当地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张鲁在治理汉中地区时,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张鲁运用神道设教推行道德教化,移风易俗,有效促进了人民的生产作业,改良了生活风气,使巴汉地区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
此外,张鲁在地方统治中实行的政治、经济政策在巩固自身统治的同时,也在汉末天下大乱、经济凋敝的情况下达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和“保境安民”的效果,以至中原和关西民众纷纷沿子午谷等通道逃奔汉中,人数达数万户之众,史称“民夷便乐之”,而张鲁也因此在巴汉地区维持了自己的统治长达三十年之久。
张鲁割据汉中时,在其控制下的汉族百姓和賨、夷、羌、氐等少数民族多接受五斗米道。即使是“流移寄在其地”的外地人也“不敢不奉”。
五斗米道在张鲁的政权下在巴汉地区得到了极大传播。及至张鲁政权覆灭后,五斗米道虽然受到一定打击,却没有衰亡,反而随着汉中百姓的迁徙得到进一步传播,逐渐由区域性宗教逐渐发展成遍及南北各地的全国性宗教。
直至北魏时期,道教一度被奉为国教。南北朝之后,五斗米道经过历代改造,形成南北天师道,从早期的民间宗教变成官方道教,一直延续到后世,成为道教正一派而流传至今。
张鲁这个人,怎么看都像乱世里会发光的角色。他出身有点意思,道教祖师张道陵的三代孙,那股宗教氛围混着家世荣光,搁两汉交替的剧本里,天然就带着主角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