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庆以后,奖赏出征将士的事几乎不复存在。”
“到平百济、围平壤时,有功的人完全没有甄别任用。”
“州县征募兵役,人们不愿当兵出征,身体健壮、家境富裕的人,用财物到官府打通关节,都可以逃避征调。”
“招募到的人都愚弱贫困,缺乏斗志。”
“刘仁轨全面论述了不计功行赏的弊病,要求朝廷对出征将士给予慰劳奖赏,以便鼓舞士气。”
“刘仁轨还呈递奏表,建议任用扶余隆,令其安抚百济民众。”
“高宗对他的建议表示同意,并授扶余隆为熊津都督。”
“当时,刘仁愿任卑列道总管,高宗令他接替刘仁轨驻守百济,然后二人再一起回国。”
“于是向朝廷陈述利害关系,请求留守百济。”
“高宗同意,并因此认为刘仁愿不忠。”
“麟德二年高宗到泰山封禅时,刘仁轨带领新罗、百济、儋罗、倭国这四个属国的酋长奔赴泰山参加祭典集会。”
“高宗大悦,擢升刘仁轨为大司宪兼知政事。”
“乾封三年,刘仁轨出任辽东道安抚副大使、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熊津道安抚大使兼浿江道总管。”
“他先于六月前赴新罗征调其兵马夹攻高句丽,然后北上,作为司空李勣的副手,协助其攻灭高句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