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孝宗弘治元年七月,时年17岁的王阳明,奉父母媒妁之命前往南昌,与外舅江西布政司参议诸养和之女成婚。”
“婚后一段时间,王阳明闲居南昌,天天临池学书,其间书法精进不少。”
“及至次年,王阳明携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时,前往拜谒大学问家娄谅,习得宋儒“格物”学说,研究哲学的动机开始萌发。”
“随后,王阳明又师从大军事家许璋,研习了不少天文、地理及孙、吴韬略。”
“弘治五年秋,王阳明参加浙江乡试。”
“而后,一心求贤的王阳明遍览朱熹著作,认为朱熹所言“格物致知”正是修身成圣的关键,于是邀约好友钱氏一同去“格竹子”。”
“然而,他一连格了七天七夜,始终一无所获,反因劳累过度而大病一场。”
“格竹的失败,使得王阳明对程朱理学渐生质疑,并就此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明孝宗弘治六年,王阳明进入国子监读书;”
“同年春,乡试中举的王阳明赴京师参加会试落榜;”
“向来器重王阳明的时任会试主考、太常寺少卿李东阳邀请他即兴作《来科状元赋》,一首诗文词章令王阳明赢得了不少赞许,但也招来了不少嫉妒。”
“弘治九年,王阳明再次赴京师参加会试,因遭官场嫉妒而再次落榜,转而开始结社弄诗、研读兵学。”
“弘治十二年春,时年28岁的王阳明高中进士,受官场斗争影响,退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