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明人是极为傲慢的,在多数海商眼里,番夷就是会说话的畜生罢了,大帆船贸易,被普遍视为一种朝贡贸易。
贡者,从下献上之称,大明对朝贡贸易的利己,大概就是这些红毛番拿着大明需要的白银,来大明讨饭来了。
讨饭就是讨饭,还要加关税,那大明海商是真的会涨价。
毕竟这会儿脊梁骨没被打断,膝盖生根的跪族还没那么多。
“商人都是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这些海商涨价,其实算过一笔账,高价卖给红毛番一批,剩下的也不会堆积在仓库里发霉,实在不行就卖给朝廷。”冯保简单陈述了这次涨价背后的逻辑,可以卖给朝廷。
大明有自己的远洋贸易商船,刘吉带领的远洋船队,已经踏上了第八次环球贸易的征程,而且规模还在扩大,卖给大明朝廷虽然无法获得超额利润,但维持工坊运转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利润。
也是因为这种类似于兜底的机制存在,海商才敢如此涨价来应对关税增加。
平价卖给皇帝,皇帝还知道给商人立块碑,说商贾尚知义,共襄文教举,低价卖给泰西人,连圣眷都买不到。
圣眷可是硬通货里的硬通货,有圣眷,就可以极大的避免被挂在朝阳门城墙上的风险,当然,作奸犯科、抗旨叛乱,还是要被挂上去的。
万士和是个谄臣,可他曾经因为丝绸都配给给了海贸,当面责难陈善于陛下,谏言给大明臣工也留下点丝绸吧!大明明公都不能绫罗绸缎自由,算什么明公!
最终大明换了精纺毛呢做官服的补充,才算是结束当初的丝绸之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