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王曾显然没有猜错。
如果刘娥没有看到这一层的话,那么,她早就该选丁谓的方案,而不会拖延到现在,甚至还来问赵祯的意见。
果不其然的是,赵祯的这番话说完之后,刘娥眉头紧皱,显然是十分犹豫。
但是,遗憾的是,最终她还是摇了摇头,道。
“官家能有谨防权臣作乱之念,可见先皇的多年教导,总算没有白费,不过……”
“依祖宗家法,中书,枢府互不预闻,政事堂中,亦是宰执轮班知印,一人只手遮天之事,几无可能,官家想是多虑了。”
这话一出,赵祯不由有些失望。
果然还是多年的信任,最终在刘娥的心中占了上风,让她更加偏向于丁谓的方案。
刘娥的意思很明白。
大宋的宰相和汉唐不同,枢密院分割了宰相的军政权,使宰相在和军事相关的事务上,不仅没有发言权,甚至就连探听具体的消息,都是被禁止的。
即便是对日常政务的处理,掌管中书门下之印的,也并非一人,而是宰相和参知政事轮流负责……这也是参知政事被认为是副相的最重要原因。
有这些制度约束着,丁谓的权势即便扩张,也十分有限,不可能闹出太大的乱子,至少不可能威胁到皇权。
正因如此,在刘娥看来,赵祯的担忧,多少有几分杞人忧天的味道。
这让赵祯有些踌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