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兵出薛城,征伐下东国,将琅琊以南、淮水以北、钟离以东的大片沃土悉数拿下。如果得到下东国,大齐治域就可增扩一倍!”
一举攻占如齐国这般大的地盘,这是鲸吞了。
毋庸置疑,这是田婴与齐宣王已经合计好的,召匡章谋议,不过是让他落实而已。
匡章闭目。
“匡将军?”齐宣王点响他的名字,指背轻敲几案。
“臣不敢伐!”匡章睁眼,拱手。
“哦?”齐宣王停住敲打,盯住,身躯前倾,“何以不敢?”
“臣有三不敢,”匡章拱手,“其一,出兵在义。大王之义是应秦之约,救秦于水火,而楚攻秦人于商於,非下东国;其二是,仗义救人,掠土则为不义,不义出兵,臣无胜算;其三是,即使执义在手,若伐下东国,臣亦无胜算。”
“为何?”田婴急问。
“回禀相国,”匡章看向田婴,“下东国之地,地广人稀,江流沼泽众多,我五都之兵,习于陆战,不习于水战,此其一也;我仅出六万之众,而下东国之楚卒,各城邑叠加起来不下十二万众,一倍于我,此其二也;楚与秦战,必防我攻下东国,而下东国只要有备,我就会陷入绝地苦战,此其三也。”
显然,匡章所讲的前面两个理由,都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是其三。宣王、田婴相视一眼,长吸一口气。
“匡将军,”宣王一咬牙根,“寡人再给你增拨六万,以十二万伐十二万,如何?”
“王上,”匡章回视宣王,语气凝重,“不是人多人少的事。臣以为,秦人予我下东国,是让我结大仇于楚。楚伐秦,是因为商於六百里。而楚之下东国,何止六百里?即使我勉强得之,俟时过境迁,楚人缓过劲来,岂肯轻易放过?那时,我与楚则成大仇。迄今为止,我与楚虽有所争,但所争之地皆在泗上,无不是他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