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司马赒卒于军旅之后,中山王厝增调大军四万,屯扎于北易水,同时增兵武阳,大力加强紫荆关一线的防御力量。
面对赵人、燕人的双重压力,中山将士无不处在战斗状态。
见中山人枕戈待旦,武灵王传旨撤军。
在燕昭王称王大典之后,武灵王就拍马回到赵地去了,依旧住在他的平邑别宫。
武灵王决定撤军与赵国大夫李疵有关。
在出兵中山的前夜,武灵王悄使宠臣李疵作为特使出使灵寿。在这节骨眼上,中山王厝对赵王特使不敢怠慢,礼遇隆重,但也提防甚严,派出专人名为陪同,实则监视他的所有举止。
当赵人护送燕公子姬职赴燕,并将中山人由居庸塞赶回武阳之时,中山王厝极是惊惧,愈加厚待李疵,同时向他晓以利害,要他游说赵王莫攻武阳。
李疵应允,经涞源过飞狐口赶赴赵地,入平邑觐见赵王。
“中山可伐否?”武灵王直入主题。
“可伐。”
“说说,为何可伐?”
“中山之君时常躬身奔赴穷闾隘巷以礼贤下士。有些巷子过于窄小,王辇通不过,他还让御手卸掉华盖,甚至下辇步行,走进人家。”
武灵王震惊:“这样的贤士在灵寿有多少?”
“七十多家。”
“这是贤君哪,你怎么说能伐呢?”
“回禀我王,”李疵侃侃应道,“臣打探过了,这些所谓的贤士多为儒者,除谈经论道、品乐讲礼之外,并无他长,靠吃中山君的赏赐为生。中山君喜好礼乐之士,百姓必求名而弃本,弃实而追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8页 / 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