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县城,县城的粮食再到城区,城区到省区,最后到国家粮库。
而出口的产品,是直接换了不少粮食,粮食是直接进国家粮仓了。为了减少麻烦,汽车厂是直接收到批条,到城区拿粮,拿了多少,义安城就可以少上交多少。现在的情况是,义安要上交的备用粮都被汽车厂拉走了还不够,还得倒问省区要。
面包车的价格高,成本其实比叉车低。叉车比较费钢材,内部构造倒是简单一些。罗成控制了叉车的增产,让技术工全力生产面包车,一辆就六万八万的,卖出一辆,罗成就能拿到八吨左右的粮食。
一个月卖个几十辆,就几百吨了。在加上叉车的出口,又有几百吨。真要按照汽车厂的工人人数把粮食分掉,平均一个人可以分两百斤。而一个人的定量才多少,三十斤不到,还不可能全部是大米。
而现在救济一个人一个月需要多少粮食,只需要六斤。一天二两粮食就能吊住一个人的命了。要知道干活的工人标配也是男的六两,女的四两。二两粮,煮稀的吃不饱但饿不死人。
姜书记想借粮,等七月粮食收上来的时候就还给汽车厂。不但要借这一次,后面几个月都要借,下面几个县区都要援助,几百吨分散下去,最多也是缓解状态。并且上年逃荒过来的其他城市人员,也要遣送回去,口粮得安排一些。
如果是生活在八九十年代的人,经常会发现有时候会看见不少要饭的,但隔一阵子好像又突然全部消失了。都是地方上遣送安排回去的,至于再后面的,改革开放成熟了,农村人也大胆去外地打工了,再出现的要饭的,基本都是职业要饭的。
只是借粮而已,也不是全部借光,姜书记要是敢不还,罗成就敢带着工人去闹事。现在工人很牛逼的,只要有人带头,又事关自己的利益,马上带着干活的扳手锤子就敢把你给围了。
但也不能白借,为了预防工业区成立后,大量工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