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想拿这样的材料去生产车壳,来个一次性冲压成型,那就别想了,这样的材料除了军用,另外会用到航空上面。民用去做车壳,只是为了图个一压成型,那是不可能给汽车厂的。宁愿多安排人去给你敲出来,也不会浪费材料。
一开始听到增加了钢材的密度和韧性,罗成的确想到的是车身一次性冲压成型,就可以腾出很多六级以上的工人天天去敲车壳了。但戴天德后面这样一解释,他也算明白了,这就跟八九十年代人们口中说的航空材料没什么区别嘛。
如果不能提升性能和数据的情况下,浪费这材料去做车壳只是为了方便,的确是没理由申请。可有一点,是罗成吐槽的,那就是变速器的齿轮哪怕做的精准了,但在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还是会出现问题。发动机的转轮也是如此,在精准度一样的情况下,齿轮都必须加厚才行,让受力面变大。否则太薄了,因为材料脆,时间长了出故障的几率也就大。
现在去找一台苏联生产的车,拆开看他们的发动机和变速器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同样马力的情况下,人家薄多了。如果是用好的钢材生产的齿轮,同样的厚度,就算速度加快一倍都说不定没有问题。
所以必须申请材料,只用于某些关键部位,量就不会很多,但能提升车辆的性能。虽然换了材料,发动机和变速器表面功能没有改变,但材料强悍了就有很多操作空间了,比如来一个涡轮增压,让只能跑一百六到一百八十码的车子,直接突然二百以上。然后速度快,转速就快,以前可能会担心内部部件出问题,但用更好的材料就可以防止这一点。
甚至后世很多车起步快,那是瞬间发动的扭力强。但看过沈腾演的《风驰人生》电影的,就看过一个搞笑片段,就是感觉他开的车要起飞的时候,却直接把车子搞废了。原理就是普通的车子,根本不可能瞬间出现那么强的扭力。齿轮直接蹦了,直接没了动力。
必须打报告申请,立刻,马上。现在搭上了日本这条线,其实可以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