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八六年已经改革开放了,但那时候除了做生意的,普通人工资就算涨了,要买台冰箱也很吃力。雪花的冰箱一开始就卖上千块,要知道八零年代初,工人工资依然是几十块一个月。就算八六年,工资年薪大部分城市也就一千块。
而再比一下现在,冰箱其实大部分还是被企业和地方买去了。流入市场被个人买去的,最多几千台,而价格的话,也比改革后的冰箱便宜近一半。
就算年代不同,但你月产一两千台,跟人家月产八万台比,差距也实在太大了。人家八万台都供不应求,罗成这几千台,如果不是年初就开始生产积累库存,想给十个城市铺货都难。
罗成想学别人来饥饿营销,但不能真的太饥饿了呀,搞的那些跟车卖空调的高中生感觉太轻松了,卖完了又不能立刻回义安。因为跟车的都有采购人员,要采购当地一些特产回去。这就让高中生基本上是卖几天然后休息几天。
至于装空调的,就没那么轻松了,到了一个城市就忙个不停,都是跟单位和企业领导安装。一个人一天就要装几十台。得配合敲墙的和填补水泥的泥瓦工,也有直接装窗户上的,那就要木工来修改窗户了。
而这样的采购方式,最直观的就是,在食堂的窗口里,已经出现了卖水果的。
现在汽车厂的工人,觉得工资不够花。别说工人了,就算一些师傅,工资五六十的,都觉得不够花。
以前是没地方花,不舍的吃,不舍得花。但现在是有地方花了,反而感觉钱不够了。
就比如一个学徒工,工资二十不到,食堂里的一斤不要票的主食买不买,早晚各一斤就是两斤。吃米饭的话,也三毛五左右。总要吃个二分钱的菜吧,要是食堂有荤菜,买不买,不要票的,其他工厂一个月难得吃一回。汽车厂有荤菜了,难得还不抓紧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