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次进攻,敌人如同潮水般退去的时候,他还在往阵地上冲,最后,是几名裁决者拼死把他拉下去的。
下一次,当那个杂种再度冲上阵地的时候,这不足百名的匪军将士,还能剩下多少?
对面山头,又隐约可见西约集合的部队。
在夕阳山防线上碰得头破血流的苏斯人,已经拿出了最后的力量。
一辆辆身上没有硝烟痕迹的机甲,出现在山头。机甲外壳上的番号,已经和之前进攻的部队截然不同。
这是苏斯人的生力军。一个团,两个团,三个团短短十几分钟,高处隐蔽的观察哨,就分辨出了五个不同的番号。
在152高地不到两公里宽的正面,集中近两个装甲师的兵力,敌人的指挥官显然已经疯了。
他这是准备用人命来填!
抛开体型巨大的重型机甲和中型机甲不算,苏斯制式单兵机甲,多数宽度都过了四米。奔跑和战斗的必须空间,至少也要十米。否则,就会出现拥挤碰撞的情况。
通常的战斗中,即便排成最密集的阵型,机甲和机甲之前的安全距离,也必须保持在十八米左右。进攻高地的散兵线,这个距离还需要加宽。
152阵地正面只有不到两千米的宽度。若是正常进攻的话,一排只能容纳一百辆机甲同时突进。
而现在,敌人出动了整整五个团,近一万辆机甲。
这意味着,即便每一排挤上四百辆机甲,敌人的攻击线也会过二十条散兵线。冲在最前面的机甲,连躲闪的余地都没有。他们只能不停地向前冲,向152阵地上涌。稍有停顿,就会被后面的洪流淹没。
当前面的西约机甲在152阵地密集的火力中一排排地倒下。他们身后的同伴,会填补他们的位置,继续向前推进。只要有足够的数量,只要付出足够的牺牲,他们就能冲进阵地。
这是最原始的进攻方式。
也是这场惨烈到极点的战役打到现在,最有效的方式。
上尉的脸色,在这一刻变得煞白。
他负责的阵地,只有短短五十米的宽度,将后面隐蔽壕的机甲都抽调上来,再加上十几辆匪军机甲,他也没把握扛住敌人的这次进攻。
指挥部刚刚才给152高地补充了两个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