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狱都放不下这么多人,硬是从刑部借了一半的大牢关人。
至于为什么不去大理寺借牢房,那是因为大理寺也关满了...
被捕的这些御史中,硬骨头确实有不少,但也不乏一顿鞭子就招了的主。
然后纪纲立即命令锦衣卫,拿着新鲜出炉的名单,按图索骥、挨家挨户的去抓人。
最开始是一些确实涉及此案的知县、主薄,他们确曾暗中勾结本地士绅,对其反抗摊丁入亩之事不闻不问,甚至暗中相助。
但小小一地知县,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胆子?
被拿下之后,这些人压根就没有押回京城,锦衣卫直接就地连夜讯问,拿到供状之后继续拿人。
好信儿的百姓围在衙门口,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官老爷被锦衣卫押着离开。
这场风波终于慢慢波及到了州府,尤其是两江一带,有几个府的官员,甚至被一撸而净、一扫而空。
这一次锦衣卫可算是出尽了风头,大名不止是在官场,在民间都是闻风丧胆,借用一句名言,那就是恐怖如斯,可止小儿夜啼。
擒人风波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再次波及到了朝堂。
百官无不瑟瑟发抖,再现洪武朝的经典名场面——上朝之前先把遗书写好。
但纪纲用实际行动告诉他,这么做完全是多此一举。
但凡被他查出来的,还写什么遗书啊?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的,连根拔除。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