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189章 年代文里的绿茶知青(30)
\n
或许是因为过了秋分之后,日子越来越短了,下半年像是悄悄被人拨快了时针的钟表。
\n
赶在冬至之前,谷莲塘的生产队交上了公粮,粮站装满了晚稻,金黄的晒干晒透的稻谷,全是去除了秕谷,最干净饱满的一批,保质保量的交给上头,剩下次一些的留公社粮仓预防荒年,最后的按照平均主义分配给家家户户过年。
\n
黄泥巴公路沿线穿过大江上下游,自然经过谷莲塘村口。
\n
几辆解放牌汽车和大型东方红拖拉机,车上插着红旗,停在村头。
\n
年轻力壮的青年们来回半天,成趟成趟地把粮站里的公粮搬运到车上。
\n
除去主要的粮食稻谷,还有要交的玉米地瓜杂粮和棉花。
\n
谷莲塘不仅土质好,还有山有水,沿江水田能种稻,后环高山能育林,山底山腰的旱地能收杂粮。
\n
除非天灾人祸,公粮几乎全能保质保量地交上。
\n
公粮一交,就到了年尾的时光,不用种地,生产队里大半个月在垦山修水库。
\n
等学校的孩子们寒假一放,全村也是一道进入了冬闲时节。
\n
只除了为了给村民提高识字率,特别开设的农闲扫盲班。
\n
村中的高音广播喇叭里号召了,穷不办学,穷根难除,富不办学,富不长久,要响应全国的扫盲号召,上到八十岁下到三岁小孩,不认字的都要到学校上扫盲班,尤其是正当青壮年的主要劳力,结果一个大字也不识的。
\n
村头村尾的土坯墙老屋,青石板路沿街的黑瓦白墙,贴上“扫除文盲”的标语。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