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由于朝廷早在年初便宣告各地,来年逐步推行新政,包括教育、财政、土地等,一时间众说纷纭,一夜之间,对天子此举背后的深意便有了百余种解析。
其实对于刘琦而言,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权衡,此时正召集内阁与重要文武大臣商议最终决策。
说到底,如今的儒学早已不是先秦时期,经历数百年大汉的洗礼,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集大成者,文化的延续还要靠儒家,所有学科的基础也需要儒学。
刘琦只是在此基础上做延伸,开辟新的发展强国道路,革除历代儒家越来越僵化和固执的理念,不能让这条东方巨龙最后变得僵硬臃肿,被人践踏。
烧着壁炉的御书房温暖如春,内阁五人除了诸葛亮都在,另有太傅伊籍,新任枢密使徐庶,负责银库和即将发行汉钞的鲁肃,暂管天下商号、钱庄的糜竺,武将则有关羽、周瑜二人。
刘琦将今早的报纸扔在桌上,淡笑道:“君子不器,平日点评别人引经据典,圣人之语不离口,到此时心口不一,言行有悖啊!”
伊籍忙道:“杨公乃三朝老臣,其心公正,此次为儒学发声,非为私也!”
荀彧也道:“知礼则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此治国牧民之术,理当重视。”
刘琦笑道:“朕早说过,这御书房中议论之事,都不算定论,算不得数,只是感慨一句而已。”
天子金口玉言,刘琦一旦将此事定性,那两人就要身败名裂,当下经学本就萎靡不振,这两人再倒下,整个士林都会震动。
庞统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董卓崩坏朝纲,曹操挟持天子,何不见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