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河古镇那间弥漫着竹子清香的竹木工坊里,闲暇时分,徐吉标从不懈怠。他总是主动承担起各项杂务,将已制作好的竹木家居一一仔细擦拭。他手中的抹布轻轻滑过竹椅、竹凳的表面,仿佛在与这些精心雕琢的器物对话,拭去它们身上的微尘,让其纹理愈发清晰,光泽自然流转。擦拭完毕后,他又将它们摆放得井井有条,每件家居的位置都经过他的精心考量,使得整个工坊看起来整齐有序。
除了整理器物,徐吉标还主动帮舅舅整理账目。他坐在工坊角落的小桌前,手持毛笔,认真地记录着材料的进出。每一笔数据他都反复核对,生怕出现一丝差错。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处理世间最重要的事务。在记录的过程中,他对竹木材料的成本、用量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也为他日后深入学习手艺打下了坚实基础。
徐吉标心里明白,唯有展现出自己的勤奋好学,才能赢得舅舅更多的倾囊相授。而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舅舅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随着时间的推移,舅舅对他愈发喜爱,传授技艺时也更加尽心尽力。
舅舅从竹子的特性讲起,详细地向徐吉标介绍不同种类竹子的特点。比如毛竹粗壮结实,适合制作大型家具的框架;水竹柔韧性好,是编织精细竹器的首选。选材的诀窍更是毫无保留地传授,舅舅带着徐吉标到竹林,手把手教他如何挑选色泽均匀、竹节规整、质地坚韧的竹子。
编织与雕刻技法的传授,更是让徐吉标如获至宝。舅舅示范着如何将竹篾编织成精美的图案,手指灵活地穿梭于竹篾之间,竹篮等在他手中逐渐成型。雕刻时,舅舅拿着刻刀,在竹片上轻轻游走,花鸟鱼虫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徐吉彪看得如痴如醉,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尝试。一开始,他的手法生疏,作品也略显粗糙,但在舅舅耐心地指导下,他不断改进,手艺日益精进,渐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竹木家具制作,如小巧的竹盒、简易的竹凳等,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努力。
不仅如此,舅舅还教他写字。在工坊劳作之余,舅舅会铺开宣纸,磨好墨汁,教徐吉标握笔、运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