埂渔民们使用的渔网,多为工艺精巧的蚕丝渔网。这些渔网质地坚韧又不失细密,是渔民们捕鱼的得力工具,也承载着水乡独特的渔猎文化。
而这些蚕丝渔网的销售,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商贸脉络。负责销售渔网的,大多是来自焦湖南岸的人。他们来到合肥坝上街,在专门的渔网商行里,将一张张精心编织的蚕丝渔网摆上货架。
焦湖南岸的人们,或许是凭借着当地更为成熟的蚕丝产业,或许是掌握着独特的编织技艺,源源不断地为坝上的渔网商行供货。他们不辞辛劳,穿梭于焦湖两岸,将渔网带到大张圩南埂渔民的身边。
对于大张圩南埂的渔民来说,这些来自焦湖南的渔网供应商至关重要。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所需的工具,更是维系生计的希望。而对于焦湖南岸的销售者而言,与大张圩南埂渔民的交易,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
在坝上街的渔网商行里,人们讨价还价,交流着渔网的质量与价格。这小小的商行,成为了焦湖两岸商贸往来的重要节点,见证着两地因蚕丝渔网而紧密相连的经济与人文交流,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着属于水乡的商业故事。
在那兵荒马乱、风云动荡的年代,巢湖一带宛如被阴霾笼罩,土匪横行无忌,数量之多令人胆寒。这些土匪盘踞在巢湖周边,如同恶狼一般,时刻觊觎着过往船只和渔民的财物。
对于一般的渔民而言,土匪的存在犹如高悬头顶的利刃,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恐惧与无奈。为了自身安全,他们不敢贸然驶向远方捕鱼,只能在土匪们划定的有限范围内活动。
这片被规定的区域,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渔民暂时的安宁,却也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生计。在这片狭小的水域,鱼类资源随着频繁捕捞逐渐减少,渔民们的收获也越来越微薄。然而,即便面对这样艰难的处境,渔民们也别无选择。
他们小心翼翼地在这片“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