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前往庐江的路途依旧危机四伏,敌人的搜捕愈发严密,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如同这已成燎原之势的革命火种,必将烧毁旧世界的一切腐朽,为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带来光明与新生。
徐吉和张家三姐顺利在庐江完成信件传递,这一关键任务的达成,让他们心中的大石落地。然而,革命工作的间隙,生活的现实也需兼顾。归途中,他们来到槐林嘴,徐吉标将要执行新的任务,并且,购置了一些蚕丝渔网。
这些蚕丝渔网,看似只是普通的渔具,实则蕴含着他的多重打算。一方面,作为以捕鱼为生的家庭,优质的蚕丝渔网能提升捕鱼效率,增加收入,保障家人的基本生活。在那个动荡年代,每一份稳定的收入都如同黑暗中的烛光,为家庭带来温暖与希望。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掩护。带着渔网赶路,他们能更好地伪装成寻常的渔民,在敌人的盘查面前,显得更加自然合理,降低因频繁执行秘密任务而暴露身份的风险。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任何一个细微的破绽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而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是他们在长期革命工作中积累的智慧。
此外,徐吉标或许还考虑到,若条件允许,多一些渔网也可分发给周边贫苦的渔民,借此团结更多群众。在革命的道路上,群众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这种方式,能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为革命事业争取更广泛的拥护,如同在民众心中播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等待合适的时机生根发芽,为革命的燎原之势增添更多助力。
就这样,徐吉标和张家三姐带着蚕丝渔网踏上归程,渔网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生活的期许与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徐吉标和张家三姐撑着小船,缓缓抵达槐林嘴的马尾河渡口。河水悠悠流淌,渡口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他们熟练地将船稳稳停泊,系好缆绳,踏上这片陌生又肩负使命的土地。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