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土地上点燃了革命的烽火,为保卫鄂豫皖苏区、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一座座灯塔,在黑暗的岁月里,为无数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1931
年的寒冬,天地间一片肃杀,而革命的火种却在暗中悄然传递。化名张晓天的张璋,毅然离开北方左联,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了故乡肥西张家圩子。一到合肥,他便迅速与皖西北中心县委的程明远取得联系,组织关系也随即转到雷马支部。
彼时,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愈发猛烈,皖西北中心县委急需大量物资支援苏区,尤其是枪支弹药。程明远深知形势紧迫,当即委派张璋与周味韶、徐志友在西乡组织互济会,想尽办法筹集经费、购买枪支。
张璋的父亲听闻儿子从天津回来,又与被他称作“程大叫花子”的程明远搅在一起,干起了共★★的事,顿时火冒三丈,怒声骂道:“这个逆子,不知道吃了共★★什么迷魂药!再这样执迷不悟,迟早把命都玩没了!”在他眼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枪,一切都是空谈,而皖西北中心县委对枪的需求,在他看来简直是“疯了”。
然而,张璋一心为革命事业,他家中恰好有自卫用的枪支。经过深思熟虑,他找到程明远商量,计划让赤卫队配合自己回家搞枪。程明远听闻,深感此计虽险,但值得一试,立刻从赤卫队精心挑选了
5
名壮汉,跟随张张行动。
回到家中当晚,张璋便佯装大叫肚子疼,在地上痛苦地打滚,嘴里喊着得了绞肠痧,必须马上抬到合肥治疗。家人见状,心急如焚,赶忙准备找人抬他去城里。就在此时,张璋巧妙地将赤卫队队员引进家中,以凉床翻过来当作担架。而早在之前,他就已将
15
支步枪藏在了凉床之中。就这样,一行人顺利抬着“担架”出了张家老圩。
当走到无人之处,赤卫队队员们迅速背起枪,马不停蹄地回到中心县委,将枪支交到了程明远手中。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此事很快被张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