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城东的桥儿沟,中央党校坐落于此。这片土地,曾经是外国人传教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中共培养革命力量的摇篮。一栋大教堂、众多平房,还有新添建的屋舍与窑洞,构成了党校独特的风貌。
党校里的学员皆是中**员,其中
12
班和
13
班的学员尤为特殊,他们都是从国民党监狱释放出来的干部。每个班
30
人,时常合班进行大课学习。在
13
班,秦忠一(程明远:)出任班长,黄岩担任支部书记。班里安徽籍的学员有周子健、陆学斌、刘宠光、刘子峰等,大家相处得亲如一家。
每到礼拜天,秦忠一总会带领大家前往延安城边的合作社。合作社里商品琳琅满目,可对于生活艰苦的学员们来说,没钱就只能望洋兴叹。奇怪的是,每次消费都是秦忠一结账。学员们满心疑惑,把他睡的大炕等所有可能藏钱的地方都翻了个遍,却连一文钱都没找到。然而,只要下馆子,依旧是秦忠一去结账,大家既觉得自在又深感好奇。12
班的活跃分子兰萍(~~),也听闻
13
班有秦忠一这么个神通人物。
延安城墙根有一家小酒馆,老板是安徽程姓人。他与秦忠一结识后,发现两人不仅同宗,辈分还相近。在这遥远的异乡,能遇到本家亲人,自然格外欣喜。每当秦忠一(程明远:)带人光顾小店,店老板总是热情招待。程明远向来不欠店家银两,展现出良好的风范。
当时,尽管国共两党在抗日问题上达成一致,但国民党依旧对延安地区进行严密的物资封锁。为了战胜敌人,延安的抗日军民毅然展开了大生产运动,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努力实现物资的自给自足,为抗战胜利奠定坚实基础,而中央党校的学员们,也在这特殊的时期,一边学习,一边以各自的方式,为这片红色土地贡献着力量。
初冬,陕北大地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悄然覆盖,银装素裹间透着丝丝寒意。程家饭庄迎来了一批熟悉的面孔,正是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