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积淀出什么兵种精神。
由于崇尚勇武,鬼子航空兵有一个相比其他各国极为少见的习惯,即哪怕是少将、中将级别的鬼子航空兵高层,也需要驾驶战机参与作战。
这个习惯,不能说坏,但容易折损精英。
在鬼子占据制空权优势的初期还好,但去年的太行山围攻战以及南线呱岛战役中,陆航和海航的航空兵开始陷入劣势下的消耗战中,结果大量航空兵高层将领在空战中被击毙。
很多精通空军战术的中高层将领阵亡,其中不乏一些大佐、少将、中将。
这直接造成整个部队的大失血、大换血。
因此,只要细细研究一下太平洋战场史,就会发现除了战争中头几个月外,后续的大部分时间里,日军陆航海航部队大多只是进行小规模的袭扰性空袭。
每次他们准备实施大规模作战,便常常会遭遇极为可怕的损失,并因此沉寂几个月。
没办法,众多部队高层被击毙,他们需要花时间重新理顺部队。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面对航空兵高层指挥官阵亡后留下的大量空位,鬼子当局并不是有计划地提拔下层飞行军官,而是选择让高级别的地面将领进入航空兵高级领导岗位。
这固然可以避免航空兵再次出现大规模将领损失(因为新将领不会开飞机),但也使得外行指导内行问题极为严重,直接造成鬼子航空兵战争后期在飞机使用上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此次华北空中大乱战,鬼子看似只是损失了四百余飞行员和机组,但整个华北陆航部队损失了众多高层指挥官,海航和关东军航空兵损失虽然小了一些,但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