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试了一下,发现居然真的把镜片划痕修好了,虽然度数稍微有点不准,而且镀膜磨掉了,但好歹让穷学霸的眼镜使用寿命延长了好几成。
因为事关切身利益,他也就特地百度刨根问底研究过这事儿,后来才知道,原来就是牙膏这种碳酸钙粉末剂起到了研磨作用。
他至今还记得网上查到的相关数据:常用砂纸的研磨精度只有100~200、最细的磨刀石大约是400。而1500以上精度的研磨剂,基本上都是长成牙膏、鞋油、洗面奶那种样子的。
眼前这个老银匠用的研磨剂,估计也是石灰石粉末,但汉朝人没法把石粉打磨到更细。用后世眼光看,估计最多也就500~600的研磨精度吧,难怪磨出来的银镜照人也不是非常清晰。
看到这儿,李素心中已经大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他得想办法造出“牙膏”。
当然,这种牙膏不是用来刷牙的,所以不需要芳香剂、清洁剂……这些成分。
核心就是尽可能细腻的碳酸钙研磨剂,加上润滑剂和粘合剂,这三种材料做成“牙膏”,就能磨出如今世界上最清晰最耐久的银镜。
润滑剂实在没有的话,跟老银匠这样直接洒水也行,但最好是有一种透明的清油。这个时代没有凡士林,但古人保养刀剑的磨刀油、植酸油也能凑合用。
而粘合剂的作用,是确保研磨剂颗粒均匀分散在膏体里,不要结块,否则还是会擦伤镜面的。这种东西的材料,李素后世也在洗面奶配料表上看到过,主要是偏硅酸钠——说人话,就是那些洗面奶广告上宣传的“海藻泥”、“火山泥”之类的东西。
朐县作为海港县城,火山泥肯定是弄不到的,但硅藻泥一大堆。
这两天吃饭的时候,李素不止一次吃到海带和紫菜了。虽然不是养殖的,而是渔民采摘回来的野生货,但找几个渔民淘澄一堆藻渣回来研磨过滤澄清,还是很轻松的。
李素想明白这些,就顾左右而言他走开了,临了还假装无心地撂下几句话,说他在冀州甄家的商号里,见过磨得更好的银镜。
老银匠当然不服了,但匠人社会地位卑微,也不敢当面反驳李素,就任由李素走了。
这也算是李素为将来拿出更好的银镜做个铺垫。
……
从银匠那儿离开,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