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心中疑惑,面上却不表现出来。
而是在脑海中疯狂思索儒家典籍当中的内容。
儒家的确是一个向来喜欢且善于剖析人性的学派。
而且在儒家内部,这样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的。
比如在《孟子·告子上》一册中,孟子的核心观点便是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分别为仁义礼智。
正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也就是说。
孟子和修整《孟子·告子》上下两侧的儒家学子都认为,人性本善。
而他们同时认为。
仁义礼智也并非是从外界获得的,而是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的。
若是有人犯恶,那就要让其想起自己内心的纯良。
而在《荀子·性恶篇》当中,却是有着一项和孟子完全相反的观点。
那就是人性本恶。
所谓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需要化性起伪,以礼义教化矫治本性。
即讲述所有的良好品德都需要后天的讲解和教化,否则人就和禽兽没有任何区别。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