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书,不由叹了一口气。
作为火药发源地,一直缺乏革新,不是没有原因。
明朝火器技术理论化成果不少,兵书一大堆。
但往往都是以抄录总结前人经验为主,其中大部分内容雷同,创新极少。
至于下基层问问工匠的经验?
儒生给你收录其中,还高屋建瓴化用儒家经典帮你做技术总结,已经了不得了,还真想让我深入学你的技术?
不好意思,奇技淫巧,不屑也!
朱翊钧在有了大致了解之后,缓缓合上了最后一本兵书。
他沉吟半晌,终于有了打算。
朱翊钧看向方才为首的工匠,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工匠面色一喜,连忙拜倒在地,恭谨答道:“回陛下的问,我叫王六。”
朱翊钧点了点头,没再问。
皇帝能问一句名字,下面的人自然应该知道什么态度。
朱翊钧转而向张宏投去目光,吩咐道:“大伴,兵仗局以后便不接批量铸造了,改为专事火器改良、设想试验、经验总结。”
“划拨款项,跟学府一般,有多少课题花销,便结多少银两,朕会让户部和科道一同审计账目,至于成果,朕亲自过问。”
话音一落,兵仗局掌印太监面色一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