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谈,打听完需要的消息便脚步匆忙去采买,汴京的好东西看的他们应接不暇,但是做生意不能只管他们喜欢,得老家的富户喜欢才行。
来自四海八荒的商贾凑在一起打探别人要怎麽采买,再听听汴京本地人的想法看看哪边店家的货物质量好,最後才是把钱花出去。
茶馆里的本地人经常和外来商贾打交道,对这种情况已经见怪不怪。
“那个西番来的商人还炫耀他们那儿的棉花种的有多好,不知道他们的棉种还是咱大宋传过去的吗?”
“我二舅家的三外甥在秦凤路包了好大一片地,早年靠种棉花赚的盆满钵满,看我身上这件棉袍,怎麽样?排场吧?自家人送的!”
“前些年在秦凤熙河一带种棉花挣钱,这几年不行了,朝廷发现那边种粮食産量也很高,就是以前种错了法子也没有好的粮种,这几年种五谷种的都不怎麽需要再大批大批的往那边运粮赈济百姓了。嗨呀,要不怎麽说咱们官家有上天庇佑呢,什麽好事都让他赶上了。”
“也不单单是运气,主要还是咱官家和朝中大臣有本事。我那亲戚说官府在那边管的可细致了,雇番人干活还有专门的官来管,要是有人敢克扣工钱或者故意欺负人,这边去告状那边立马派兵来调查。听说几十年前那边时不时就有番邦部落造反,现在有吃有喝遇到天灾还有朝廷及时救济,有听说过边地还有番邦作乱吗?没有!”
“是没怎麽听说那边生乱,但是官府衙门也是真的忙,听说好些官员一听要去那边做官都吓的瑟瑟发抖,有些吃不了苦的甚至宁肯不做官也不敢往哪儿去。”
“切,不吃吃苦当什麽官,朝廷都说了当官就要为百姓着想,不能办实事的早点回家睡大觉,免得当上官祸害百姓。”
“前些天听西域那边的朋友提到过棉花的事儿,咱朝廷不是和西域各国的富商大户合作种棉花吗,也不知道他们是怎麽合作的,反正就是那边种出来的好棉花要优先供应咱大宋。咱们和番邦做交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