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沈乐一边在心里哀嚎,一边卷起袖子,奋力学习。唉,普通窑工,要经过几十年的学习,才能在窑工序列里一步步上升:
从“下三脚”的一夫半、二夫半、三夫半,做到“上三脚”的托坯师傅、架表师傅,乃至位置最高的把桩师傅。
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地被师傅斥责,被师傅抽打,那都是家常便饭。
一个新入行的一夫半,看到把桩师傅的风光,看到出窑的那些精致华美的瓷器,在想到高薪、受人尊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想到:
“这得挨多少打啊!”
很遗憾,就算挨了再多的打,有些位置,生来就属于某几个姓氏,外姓人再努力也升不上去。
就像陆家瓷窑的把桩师傅,乃至上三脚的几位师傅,代代在陆家人,甚至陆家家主手里流传,外人做得再好也没用,不会给你学习的机会:
而沈乐这样的,或者是陆家少主这样的,哪怕瓷窑破灭,家族零落,老仆对他的培养方式,一开始就是奔着把桩师傅去的。
为此,不惜看着他烧废一窑,再烧废一窑,用这么奢侈的方式,让他牢牢记住每一个技术细节……
做匣钵,摆匣钵,封窑门,选松柴,点火烧火看火。
沈乐记不得他折腾了多久,只记得他从深夜逃奔,到烧出第一炉成品,已经是雪满山间,再到春暖花开:
“我终于烧成了吧……”
他举起手里的小小瓷杯,对光细看。杯身薄如蛋壳,内壁、外壁瓷釉挂满,莹润细腻。烈日之下,隐隐有种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