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晋西北的山路,崎岖而漫长。
一匹瘦马,正踏着不紧不慢的步子,走在尘土飞扬的官道上。
马背上,是一个年轻人。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八路军军装,虽然打了几个补丁,却依旧浆洗得干干净净,显得异常整洁。
他叫赵刚。
刚刚从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到了这里。
他的脸上,还带着一丝未脱的青涩,但那双明亮的眼睛里,却透着一股子,与他年龄不符的,坚毅和沉稳。
他的行李很简单。
一个装满了文件和任命书的帆布公文包。
还有一个用油布,小心翼翼地,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裹。
那里面,不是武器,也不是干粮。
而是几本厚厚的,甚至还有着外文封面的书籍。
《论持久战》、《资本论》,还有一本德文版的《基础化学原理》。
这些,才是他认为,比枪炮更有力量的武器。
他,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二·九运动中,站在最前列的爱国青年。
他怀抱着一个伟大的,甚至在当时看来有些不切实际的理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