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临死的前夕,我想告诉您:这个世界将遭到血洗,不仅那些老爷们要被打死,被碎尸万段,而且连他们的后代也不能幸免,以免让他们的后代将来再给这个世界造孽。但愿您不要成为您的错误的目击者——这是我对您的衷心祝愿!愿苍天保佑您在安宁中死去!
(托尔斯泰怔住了。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竟会如此激烈,使他大吃一惊;随后他镇静下来,向大学生乙走近一步,淡淡地说。)
托尔斯泰我尤其感谢您说的最后几句话。您对我的祝愿也正是我自己30年来所渴求的——愿同上帝和所有的人保持着和平,在安宁中死去。(两名大学生鞠了一躬,走了。托尔斯泰目送着他们离去,然后开始激动地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兴奋地对秘书说)这是一些多么了不起的青年!这些年轻的俄罗斯人,他们是多么勇敢、自豪和坚强!这些有信仰、有血气的青年一代多好啊!60年前,我在塞瓦斯托波尔见到过的年轻人就是这样!他们都是用这样镇定自若和坚毅的目光面对死亡,面对任何危险,准备随时含着微笑勇敢地死去。可是他们的死是亳无意义的。他们只是为了一个空核桃,为了毫无内容的言辞,为了没有真理的理想而抛弃了自己的生命,抛弃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仅仅是出自乐于献身而抛弃生命。这些不朽的俄罗斯青年是多么不可思议!他们竟把仇恨和残杀当做神圣的事业,为此献出自己的全部热忱和精力。不过,这样的人对我却是有益处的!是这两个大学生使我猛醒过来,因为说真的,他们是对的。我必须立即摆脱自己的这种软弱状态,去履行自己的主张——这事已刻不容缓!我已经离死不远了,可还一直犹豫不决!真的,正确的东西只能向青年学习,只能向青年学习!
塞瓦斯托波尔,乌克兰黑海之滨的海港城市。1783年此处建为要塞。1854至1855年在此发生克里木战争。26岁的青年列夫·托尔斯泰参加了这一次战争并担任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的一个炮兵连连长,还参加了该城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亲眼目睹平民出身的青年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后来着有小说《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
(房门被推开了。伯爵夫人像一阵过堂风似的闯了进来,显得神经紧张,精神恍惚。她的举止不稳,眼睛总是胡乱地从这件东西转到那件东西,使人感觉到她说话时心不在焉,心事重重,脸色憔悴。她故意对秘书视而不见,只对着自己的丈夫说话。她的女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