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起在巴黎出版《最近新闻报》。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1856—1918),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宣传家,20世纪初与列宁一起主编《火星报》和《曙光》杂志,参加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但在大会以后对机会主义分子采取了调和立场,随后加入孟什维克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采取社会沙文主义立场,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持否定态度。他是1917年3月革命以后从瑞士取道英国回彼得格勒的。托洛茨基(1879—1940)曾于1915年移居法国,1916年被法国驱逐出境,取道古巴于1917年1月到达纽约,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乘船回俄国,但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海港被英国当局逮捕下船,并在加拿大拘禁一月。哈利法克斯(Halifax),这是指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濒大西洋的哈利法克斯海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协约国由英、法、俄、日、美、意等25国组成。齐美尔瓦尔得代表会议,即国际社会党人第一次代表会议,于1915年9月5日至8日在瑞士齐美尔瓦尔得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德、法、俄、意、荷等11个国家的38名代表,列宁代表布尔什维克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是在第二国际彻底破产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谴责了社会沙文主义及“保卫祖国”的口号。但严格说来,齐美尔瓦尔得派不属于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始于1919年3月,在莫斯科成立。
这些被拒之于国门之外的人,真是一筹莫展,无限绝望。多少年来,他们在伦敦、巴黎、维也纳的总部里举行过无数次的会议,制订了自己的俄国革命的战略,他们权衡、尝试、彻底讨论过组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十多年来,他们在自己的刊物中互相探讨过俄国革命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各种困难、危险和可能性。而这个人一生所思考的,就是关于俄国革命的总体构想;经过不断修改,这个总体构想终于最后形成。可是现在,因为他被阻留在瑞士,他所构想的革命将被另一些人篡改和搞糟,他觉得那一些人假借解放人民的崇高名义,实际上却是为外国人效劳,为外国人谋利益。兴登堡在他40年的戎马生涯中几乎是调遣和操纵着德国军队的行动,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却不得不穿着平民服装待在家里,只是用小旗帜在地图上标出现役将军们的进展和错误。列宁在这些日子里的命运和兴登堡的遭遇何其相似。这位平时最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列宁,在这绝望的日子里也竟做起最不着边际的迷梦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