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人,只要认识对面那位的,无一不惊骇。
平安公主也惊道:“祝文渊,他怎么来了?”
祝文渊,七岁著诗,一举成名,为先帝伴读。
十七岁一举高中,却在张榜时当着天下文人面说出:“天下风流未赏尽,怎投那般泥淖中。”
随即像一片孤鹤投入山水中,多年未归。
后来先帝病重,薨逝前三请其出仕,为尚年幼的新帝帝师,他不肯。
再后来,祝文渊的父亲仙去,他回家奔丧时,被祝家其他人用计强留,一夜风雨,有了妻子。
然,他仍不肯再为了官场再科考一次,自己剃了光头,誓要绝食出家。
祝家族人无法,只能退而求其次,请他以同领天下文人风采为由,做了很多年文武大会的裁判。
或许是多年在红尘中的浸染,他的观点也有了些许改变。
后来,他与妻子相敬如宾,却也有了孩子。但时间不长,儿子长大后,他便以避嫌为由,携妻退隐山林,走时只带了一个小孙女。
从那以后,他的名字便成了一种文化的符号,有人慕他风流,畅意一生。
也有人说他才高八斗,却不思报效家国,是失责,是浪荡,更是对自己文采的辜负。
但他对这些一直不理不睬,直到此刻,他竟然就这样,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了这里,还要以选手身份重登辩论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