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解剖步骤图,还有用不同颜色标注的神经分支变异情况,每一页都有导示的批改痕迹。“这里有十五例标本的详细照片,”张晓弛指着手机相册,“每一张都有拍摄时间和地点定位。”
最关键的证据来自实验中心。管理员调出了监控录像,清晰地记录了李辛怡近三个月来几乎每天都在解剖室待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录像里她对着标本写写画画,偶尔累得趴在桌上打盹,醒来后继续工作。赵尹辰看着录像里那个倔强的身影,心疼得眼眶发热。
宋兴熙拿着证据找到解剖学教研室:“教授,您看张昊的论文,这里提到的标本编号不符合我们系规范,而且他声称观察的三例标本,当年在库记录显示已经损坏。而李辛怡的笔记本里有完整的标本编号、解剖过程照片、导师签字,还有实验中心的监控录像,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刘教授仔细核对后,脸色渐渐严肃起来:“这些证据很关键。尤其是标本编号,这是我们系独有的格式,外人不可能知道。”他翻到李辛怡记录的变异数据,突然眼前一亮,“这个臂丛神经变异类型非常罕见,去年我们系确实收到过三例这样的捐赠标本,登记记录上有李辛怡的领取签名!”
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原来举报者是和李辛怡竞争保研名额的学姐,她通过导师助理拿到了张昊的旧论文,又偷偷拷贝了李辛怡电脑里的部分内容,刻意拼凑出“抄袭”的假象。
当赵尹辰把所有证据放在系主任面前时,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那些厚厚的笔记本和实验记录上,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无数个日夜的心血。系主任看着完整的证据链,郑重地说:“我们会立刻撤销指控,恢复李辛怡的答辩资格,并追究恶意举报者的责任。”
李辛怡的答辩异常顺利。当她展示出亲手解剖的标本照片、详细的观察记录和完整的实验数据时,评委们频频点头。刘教授在点评时特别提到:“这篇论文的数据扎实,观察细致,尤其是对罕见神经变异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