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镜下的芯片表面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印记,“同样的蛇形微标。这是定制芯片。”
技术团队尝试逆向工程,但核心固件被一种从未见过的加密方式保护,强行破解会触发自毁。同时,他们监测到金橡树的服务器与海外多个节点有异常心跳连接,流量模式显示,它们不仅在接收数据,还在...下发某种指令集。
“他们在尝试用微弱的特定频率电磁波或软件提示音,‘校准’用户的设备,甚至可能间接影响佩戴者!”林小雨得出结论,“这需要巨大的算力支持,金橡树背后,绝对有国家级的力量。”
逆向灯塔
硬攻不行,只能智取。
张淑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加入他们。
一批春风团队的成员和信任他们的老人,“主动”拥抱金橡树的“公益计划”,佩戴上他们的设备,注册了他们的平台。林小雨则带领技术团队,在这些设备上植入了精心编写的“木马”——这些木马不会攻击金橡树的系统,而是像透明的影子,默默记录所有进出设备的数据流和指令,尤其是那些异常的生物信号和加密指令。
同时,赵刚和马建国开始全力修复和升级那套尘封的“神经接口适应性学习系统”。马建国虽然无法动手,但他的大脑依然是最高效的处理器,通过眼动仪和残存的手指动作,艰难地指导着赵刚和林小雨。
他们的目的不是复制金橡树的控制,而是开发一种“逆向干扰”或“认知护盾”——基于同样的原理,但用于抵消和屏蔽金橡树设备的恶意影响,保护用户的大脑免受侵入。
过程极其艰难。每一次测试都伴随着风险。一位志愿者老人在测试屏蔽协议时,突然血压飙升,险些出事。团队笼罩在愧疚和压力之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