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包括:前夕:《莱茵的黄金》,第一日:《女武神》,第二日:《齐格弗里德》,第三日:《诸神的黄昏》。
\n
北欧神话与其他的古代神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北欧神话中神的身上有着人性的一面,是有一定的限制,其本身也面临灭亡的命运。
\n
最后一幕,《诸神的黄昏》中就体现了这一万物同归于尽、转换新生的思想。
\n
作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n
希特勒、尼采、张伯伦、路德维希二世都是他簇拥,但后来尼采与他反目成仇。
\n
尼伯龙根——在北欧神话中意指“死人之国”或“雾之国”。
\n
第015章 偶遇
\n
成默看着那个红色的小圈沉默了很久,脑海里这一瞬间全是瓦格纳的《齐格弗里德的葬礼》在回荡,这一首听觉效果雄壮而扩张,充盈着无尽的活力,甚至愤怒的乐曲来自于《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最后一幕《诸神的黄昏》。
\n
如果说父亲最后送给他的这套黑胶唱片就是最后的线索的话,那这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就太匪夷所思了。
\n
大多数人对《尼伯龙根的指环》这个德国歌剧史上的巅峰之作并不太了解,但成永泽是疯狂的瓦格纳乐迷,成默自然是了解不少。
\n
不是古典乐迷也许不会了解瓦格纳这个名字,他远不如贝多芬,莫扎特出名,但说道《婚礼进行曲》地球人都知道,那就是瓦格纳的作品。
\n
还有一部电影《指环王》,估计基本上大多数人也都会听说过,虽然《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拒绝承认《指环王》和《尼伯龙根的指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